2018.10.27 () 14:00-15:30 天氣晴 新竹

迷走慢風城-舊城迷走導覽

期中考週,難得有一段時間可以出來逛逛。

天氣很好,跟一些朋友出門走走。

走在路上,可以感覺到入秋的新竹風開始猖獗,

儘管太陽很大,但冷風迎來,真的感受得到秋天的涼意。

-

「見域工作坊」舉辦的迷你風城導覽活動,讓我了解了一點我居住了三年的新竹。

 

對於新竹,我一直懷有一些敵意,在天氣方面、在食物方面、在氣氛方面。

身為台南小孩的我對這裡真的一點情感都沒有。

 

這場導覽讓我慢慢感受到,新竹很不一樣的風景

不一樣的歷史背景、不一樣的傳統,

但一樣的在台灣這塊土地上、一樣和藹熱情的人存在著。

 

-

 

我們的路線從新竹的都城隍廟開始,

都城隍廟建於清朝,當地發生瘟疫,因為城隍爺的保佑,瘟疫順利退散。

政府因而將城隍爺提升了一個等級。

(「都」為古代的一個官階,提升用來顯示其地位與權力)

IMG_5633.JPG

Q:如何判斷陽廟和陰廟?

只要供奉正神的皆是「陽廟」,那主要供奉有應公的才是「陰廟」

 

都城隍廟與市場和人民生活區域緊緊結合

例如:

平常不用的酬神戲台,隱身在攤販區。

 

(招牌可以升降,方便店家與戲班使用)

IMG_5635.JPG

這裡也賣了許多有名的新竹名產:

米粉、貢丸湯、柿餅是基本,

還有水潤餅是平安餅、

鴨肉麵、鴨肉飯是以前新竹夜市中出來的特產

(但事實上新竹沒有養鴨子XD

這裡應該是美食沙漠裡的綠洲吧XD

 

接著,我們走到了裱框街,

導覽哥哥說,儘管裱框已經退流行了,但在這些老店家裡,他們都還是保留最傳統的技術,為了保護人們的記憶和回憶。

然而與時俱進,他們也多了許多科技的機台,來提供多樣化的服務。

這條裱框街,就成了結合古今元素的一條街,有點違和、卻也有一番風味。

IMG_5639.JPG

裱框街外面是洋人式紅樓建築,但在裡面的部分卻是閩南式建築,

紅樓建築外觀由磚瓦蓋成,因此最多只有兩層樓,

而當時要產出一批漂亮的磚瓦是很困難的,因此有一棟紅樓房,

就象徵著高地位和權勢。

裱框街,除了裱框的老店家之外,還有茶行。

以前茶行除了販賣茶葉以外、還有酒食、菸等等,

主要作用與交友娛樂相關。

IMG_5640.JPG

我記得在通識課時有討論過:台灣公共場域的變化。

從古代的廟宇、通商後的茶行、到現在的咖啡廳、下午茶,

是否我們被西化了呢?

不是反對我們去品嘗咖啡廳的氣氛與享受那裡的氛圍,

而是這些歷史的痕跡也需要被保存下來,

讓我們的下一代還可以了解和看見我們的根的故事和生活。

 

 

然後我們到了新竹第一街,

導覽員說了新竹古地名─「竹塹」的由來,

「竹塹」:平埔族道卡斯語中的「海邊」;

原來新竹市靠海的,我現在才發現。

IMG_5641.JPG

IMG_5642.JPG

而後我們來到了「古市巷」,

因為水圳通過和地勢的關係,

這裡的屎肥總是可以沖刷得比較快,因此被命名為「屎溝巷」。

 

另外,我們參觀了一家仍然保留清代建築的輕食店─「戲棚下」。

 

IMG_5649.JPG

 

IMG_5654.JPG

(很別緻的一家店)

 

經過了非常狹窄的樓梯後進入二樓,

「竹編夾泥牆」,是由第一層竹編而後鋪上泥土所砌成的牆,表面上還可以看到竹編的紋路,和稻穗的一些痕跡。

IMG_5647.JPG

很是特別,也保留了最原始的感覺。

剛剛提到的洋樓外表,閩南式建築的內部,在這裡也可以清晰可見。

普遍人家都會多蓋一個小閣樓,雖然空間不大,卻可以貯藏很多重要的東西。

 

接著我們去了一家傳統竹編店,

已經上了年紀的老闆,很熱情的跟我們分享了竹器仍然當道的老故事。

老闆的爸爸,在大年夜時,仍然在一坪不到的地上努力的趕工著各家各戶所需的編織品,

而其中賣得最好的是:畚箕。

(我心中其實充滿懷疑:竹編的畚箕不是會漏垃圾出來嗎?)

(工具再多再好,動手才會起作用)(對焦錯了嗚嗚,這句話很激勵人心,顯示了實踐的重要性)

IMG_5655.JPG

IMG_5656.JPG

老闆也提到:其實現在還是有很多東西是無法被取代的,

例如:蒸籠,因為蒸籠可以鎖住蒸餃和包子的鮮甜,這是鐵器無法取代的。

我們所不知道的,就是這些老智慧。

在老闆身上,可以看見對於竹編的執著和熱情,雖然如今的失勢,生意不是很好,但老闆仍然堅持於每天開店,讓舊雨新知仍然可以滿足他們的需求。

 

 (可愛的老闆說了很多故事)

IMG_5657.JPG

這一帶的小巷子,不像台南的老市區。

比較有規矩、比較商業化,有很多家南北雜貨行,

由此可見歷史發展的不同,

卻在這裡遇見一樣熱情的人、

同樣有趣的故事。

 

接著,我們走到了東門市場。

IMG_5684.JPG

導覽員說,這裡是新竹的年貨街,但是也相對比較「卡好價」(貴)。

東門市場一共四層樓高,日式建築,日治時期第一間市場,

裡面有新竹第一座手扶梯

(雖然它現在沒有運轉了,真的超神奇,我第一次看到市場裡有電扶梯!)

IMG_5667.JPG

IMG_5671.JPG

基本上,早上中午晚上,市場會有不同的風貌,

一樓幾乎是與一般傳統市場相同的:有賣蔬菜水果、傳統美食、還有衣服類的地方,

而二樓開始政府開放出租給新創的店家、大多是文藝類的店家。

二樓開始就比較冷清一點,但建築特色都還是保留著原始的樣子─灰鐵色的單一色調。

有人說,若要看當地人的傳統生活,就可以來看看市場,或許東門市場裡的情景就是新竹人的生活吧!

IMG_5669.JPG

IMG_5677.JPG

IMG_5678.JPG

IMG_5680.JPG

 

最後我們通過地下街來到了東門城。

(地下街是北台灣的街舞和滑板發源地、超酷的)

IMG_5688.JPG

地下街出來之後有個很大的「船守石」,

在以前水圳的水量非常大,因此需要船守石來分流,

但沖刷的力量非常大,因此石塊經過了很多年代、不同工法的修補,所有的痕跡都記錄在上頭,而爆裂出來的鋼筋也清晰可見,

後人把它擺在這也毫無修飾的、呈現了它的原貌。

 

接著我們爬上了東門城,

IMG_5690.JPG

東門又稱「迎曦門」,是僅存的古代城門。

(清大晚期建了四城門,日治時期,北門因戰爭而燒毀,而西門南門被拆掉,僅剩下東門(日本是日出之國,因此保留東門))

(有趣事件:東門城紀念牌坊的背面,當年被建立新竹動物園的市長誤用,因此背面紀載的當面新竹動物園建立的紀念詞)

IMG_5696.JPG

Q:要如何判斷城內城外呢?

  1. 護城河的流向
  2. 牌匾的方向朝外的地方是城外
  3. 城隍廟的座落的地區是城內(保護人民)

 

-

很難得有機會能夠認識這座城市,

認識一些歷史、認識一些故事,

讓我對這最城市多了一份情感。

 

 

附上地圖(來自見域工作室)

迷走慢風城路線地圖.jpg

 

 

-

第一次寫旅遊札記,有點不熟悉。

但希望可以越來越進步

照片也可以多拍一點、拍好一點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新竹 見域工作室
    全站熱搜

    我是Julie嗨你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